华彩琉璃玻璃的前世今生
玻璃工艺,最早可以溯源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
粗制砂石苏打烧制的玻璃珠被腓尼基商人四处兜售,从而实现了玻璃在世界上的第一次流行。
对于中国来说,玻璃最早是一种西域传来的奢侈品。
这种晶莹剔透的奢侈品,最早进口于西亚。
在古代,玻璃又被称为“琉璃”。
琉璃盏里留春绿,一滴云烟入墨蓝。
近代历史上,沙河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就有了第一家玻璃厂。
20世纪80年代,沙河玻璃产业进入起步阶段。发展高峰时产能达1.6亿重量箱,占全国比重20%。
如今,沙河玻璃产业已经成为了该市鼎鼎有名的支柱性产业。
不仅拥有各类玻璃深加工企业180余家,也是中国最大的玻璃集散基地。350亿元的玻璃年产值,也让沙河荣获“中国玻璃城”的美誉。
产业升级沙河玻璃产业的绿色“瘦身之路”
近十年来,沙河玻璃产业实现了产业绿色转型。
时间倒回到2013年,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推进深入沙河玻璃产业也经历一场大考。玻璃生产企业不仅从最多时的176家减少至7家,在产玻璃生产线也由240条减少到22条。
如今,沙河玻璃产业实现了超低排放。
沙河玻璃正以“绿色”的新形象,刷新着人们对这一传统产业的认知。
为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沙河玻璃产业不断开展环保技术革命,实现“超低”乃至“超超低”排放改造。目前,沙河对所有在产玻璃企业高标准建成了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并全部完成“烟羽消白”工程建设,这样的治理投入和力度前所未有。
经整顿后,从建筑玻璃到电子玻璃,沙河玻璃产业采用国内最高效的环保技术,使得各项污染物达到“超超低”排放。以氮氧化物为例,河北新修订的超低排放标准为200毫克/立方米,沙河玻璃可控制在10毫克/立方米。
如今,沙河玻璃正以新形象,刷新着人们对这一传统产业的认知。
图为: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分析师吕世阔
7月28日,中国(沙河)玻璃价格指数在京发布。
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分析师吕世阔表示,玻璃产业已经成为沙河市一张极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沙河玻璃产业的基础优势和集群优势突出,为指数的编制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指数将充分发挥价格发现作用、服务产业有序运行、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助力玻璃产业发展。
从供给端来看,近五年来中国浮法玻璃产能呈现震荡走高趋势。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投产点火产线共计6条,日熔量合计4415吨,浮法玻璃产线共计302条,日熔量合计19.985万吨。
“近日沙河玻璃价格震荡上扬,或是由于下游及贸易商阶段性补货,在备货完成之后,玻璃价格或仍将承压。”吕世阔说。
数智赋能发挥玻璃产业特色优势
“玻璃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玻璃价格指数的科学编制、发布和应用,为推动数字赋能玻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刘五星说。
沙河玻璃产业除了保证高产量的优势外,在发展方向上一改过去的单一建筑平板玻璃,向多品种、深加工方向发展。引导企业运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实施智能化改造,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使得生产线获得了智能化的改造。
玻璃品种的多样化发展离不开强劲的科技研发团队。近年来,沙河投资1.5亿元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建设的玻璃技术研究院,也是目前国内玻璃行业功能最完善、设备最先进的科研平台。
在技术的加持下,沙河玻璃产业由过去的单一建筑平板玻璃向多品种、深加工方向发展。装饰装修玻璃已具相当规模,空心玻璃砖、钢化玻璃、微晶玻璃、中空玻璃等各式各样的玻璃为产业不断带来新的生命力。
强筋壮骨,强力延伸链条。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高级顾问、中国硅酸盐学会电子玻璃分会副理事长郝梅平在谈及玻璃产业由深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时指出,数字化的转型是玻璃产业的重要抓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积极推动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才能推动玻璃加工向高端门窗、智能家居等精深加工发展。
“今天在此见证了玻璃价格指数的发布,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不仅有利于打通市场各流通环节,反映行业发展的变化趋势,也能够进一步促进玻璃市场的标准化智能化建设。”郝梅平说。
此外,沙河市与清华美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及各相关研究院加强合作,鼓励引导玻璃企业自建文化工作室,促进玻璃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全域工业游。
编辑:牛势坤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