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下称围场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全县有林地面积816万亩,森林覆盖率60.25%,生态资源丰富,拥有百万亩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核心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河北围场照片(围场县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然而清朝末年为弥补国库空虚,对木兰围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围伐木,导致塞罕坝原始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草场、河流面目全非,加之紧邻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很快成为风沙肆虐的沙源地。1962年,为改善自然环境、修复生态,国家决定在河北北部建设大型国有机械林场——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经过60多年防风治沙的艰苦奋斗,这片曾经林木稀疏、风沙肆虐的荒僻高岭才一点点变为115万亩人工林海,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
治沙种树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过去几十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实践形成的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油松和云杉,不仅成为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绿色卫士”,而且成为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绿水青山”,是当地农户、企业育苗致富的“拳头产品”。目前,围场全县苗木基地规模达7.5万亩,存量苗木7亿株,年销苗量可达9000余万株,产值近7亿元,在调研中了解到,除了本地苗农和苗企外,还有部分东北苗商长期驻扎围场县进行苗木买卖,河北围场已成为我国针叶苗木的主要生产基地和交易集散地。
河北围场县一处苗圃,工作人员在管护苗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王立群摄)
围场县域高原、山地交错,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4℃—4.7℃,适宜的海拔和低温,高含量的土壤有机质,丰富的水资源等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其成为落叶松、油松、樟子松、云杉等针叶苗木的最佳繁育地。同时,由于围场县对苗木生长周期的严苛保证也进一步提升了苗木的市场竞争力。针叶树种从播种的裸根苗,到入杯成为容器苗需要2年,在容器中生长到工程使用又需要3年,即行业常说的“2+3”以上规格的容器苗。
相比于市场一些“2+1”甚至“1+2”容器苗,围场的针叶树种苗木生长周期长,木质化程度高,南北移栽存活率高,加上围场县的较高海拔和适宜低温,育出来的苗木抗旱抗寒,适应范围更广,不仅深受山西、陕西、河北、甘肃等地的防风治沙青睐,而且近年来,更是打入西藏市场。与输送到三北地区的小苗不同,西藏市场偏好1.2m以上的针叶树种苗木,尤其对良种的要求十分严苛,相应地在销售价格上也更为可观,以樟子松为例,18㎝×25㎝杯、1.3m高规格的装车价在15元左右。据围场县林木种苗协会不完全统计,围场2021-2024年输往西藏地区的苗木就从30多万株增长到200多万株,增长速度较快,市场潜力巨大。
推动苗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2024年8月30日,以“传承塞罕坝精神 凝心聚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为主题的三北·围场林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苗木交易大会在河北省围场县举办,大会围绕“‘三北’工程建设苗木意向采购”举行了现场签约仪式,围场县与来自内蒙古、甘肃、陕西、西藏等地近20家企业达成苗木意向采购,吹响了围场县抢抓国家全面推进“三北”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重点面向“三北”地区提供优质苗木,做大、做优、做强全县林木种苗产业的号角。
早在一年前,为应对市场波动影响苗农收益等问题,围场县就已联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推出“新华·木兰围场针叶树种苗木价格指数”,通过发布油松、樟子松、云杉几大代表性针叶树种苗木价格,畅通市场行情,避免苗商利用信息不对称对苗农进行压价收购,取得初步成果。
围场县林业和草原局林木种苗工作站、围场县林木种苗协会以及相关苗木企业在项目组调研时反馈,苗木价格指数在稳定价格预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需要从三个方面强化,第一,围场县的苗企要起到担当作用,带动周边苗农稳住销售价格,共同维护围场针叶树种品牌;第二,希望通过市场自发、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的方式,形成多个相对集中的围场苗木交易集散场地,提升围场苗木市场的影响力。第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今年的三北·围场林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苗木交易大会效果显著,外地客商对围场的认可度很高,用苗需求很大,围场本地苗企也应该走到一线去,了解用苗需求,掌握工程行情,提升苗木出圃价格。
河北围场造型师正在修剪造型松。(受访者供图)
在育苗销售的基础上,围场林业产业也逐步开始转型,通过构建“种变苗、苗变木、木变树、树变景”的全产业链增值体系,推动苗木产业由园林绿化向卖“园艺服务”、卖“绿色生活”方式转变,提高单株苗木市场价格和竞争力。特别是打造“木兰木作”林业产业特色品牌,制作木制工艺品,形成木材生产加工利用循环产业链,提升林木产业附加值。据统计,2023年,围场县新建造型松基地近千亩,林业总产值达28亿元,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形成。
目前,种苗产业特别是绿化苗木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总体上看,绿化市场对种苗需求总量下降,景观绿化苗木需求下降,三北地区生态建设种苗需求呈增长态势,家庭园艺花卉苗木需求增加。面对新形势,苗木生产基地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以面向“三北”工程攻坚战提供支撑的小规格容器苗供给,以面向西藏市场的中规格苗木供给和以面向高端市场的造型松、木制工艺品供给,河北围场林业产业正呈现全面蓬勃发展态势。
绿色发展示范成色更足,势头更好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要求,围场县一方面加快探索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建立推广碳汇价值、品牌溢价、经营收益、分红收入相统一的“一碳生四金”发展模式。2023年8月,河北省第四批降碳产品价值实现集中签约仪式上,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10个生态固碳项目中有3个来自围场县。另一方面,有序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据统计,目前围场县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470万千瓦,形成了草原光伏和畜牧养殖相结合的“牧光互补”独特风景线。
牛群在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镇附近的一处“牧光互补”光伏发电场吃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杨世尧摄)
今年年初,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在“二次创业”中三个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实施完成的三个建设目标,提出打造全球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示范区,进一步激发林场发展活力,持续推动“二次创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中,《实施意见》重点提出“实施数字赋能绿色低碳经济工程”,既肯定了近年来围场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成绩,也认可了围场县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机遇,探索开发林业碳汇的发展方向,同时,作出了构建“两山”数字金融创新体系和数字技术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两大方面的具体工作要求,将有效引导围场在林业碳汇交易、绿色投融资等方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方案,切实把“围场小树苗”做大“碳汇大产业”,把塞罕坝机械林场发展成“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