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世东:AI赋能航运 天津港实现绿色与智能双赢

新华指数|2025年03月28日
微信微信
微博微博
QQ空间QQ空间

在全球航运业加速向绿色智能转型的浪潮中,中国航运企业正以数字化为引擎,推动行业提质增效。本期天津港航运博览会为契机聆听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世东船长,对推动港口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的深度剖析以及船员招工问题的独到见解。吕世东表示,船员是航运强国的重要战略资源,天津港的“零碳码头”实践为行业提供了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范本。

55.jpg

数字化转型下的机遇与挑战

AI、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航运业的生态格局。

在这一背景下,全球船员技能需求也正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AI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要求船员掌握更多数字化和自动化操作技能,如船舶自动化系统、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等。同时,航员还需具备信息技术、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等跨学科知识,以应对智能化船舶的复杂操作。然而,尽管自动化程度提高,但在突发情况下,船员的沟通、团队协作和应急处理等软技能依然关键。世东指出,技术更新迅速,船员需不断学习新技能,以适应行业变化。

于港航企业而言,新兴技术的运用也对船员管理、技术维护和监控以及人才优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世东认为,这些挑战也提供了创新和优化的机会,港航企业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建立数字化培训平台,与海事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课程,来加强船员培训与技能提升;推动智能化管理,引入智能船舶管理系统,利用 AI 和大数据提高运营效率,并建立岸基支持中心供远程技术支持和决策辅助;制定灵活的人才招聘和培养策略,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改善船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培训船员掌握节能减排技术,引入环保管理模式,推动绿色航运与可持续发展。

天津港 绿色智能协同发展

在航运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天津港的实践起到了标杆作用。

天津港作为全球十大港口之一,拥有完善的航运基础设施和多所海事院校及科研机构,能够为船员培训和技能提升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天津航运产业链完整,与 AI、自动驾驶等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结合,有望成为船员技能升级和新技术应用的重要基地。

世东对天津港给予了高度评价:“天津港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走在了前列,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他介绍,早在2023年,天津港便已提出智慧物流建设及打造智慧绿色天津港的目标,并且聘任了全国港口行业首批AI训练师,引入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了从传统设备驾驶者到高科技智能设备驾驭者的转变。

天津港模式证明,绿色与智能并非单选题,而是协同发展的双赢路径。

持续探索 破解船员流失难题

目前,中国航运业正面临船员结构性流失的难题世东在采访中表示:“船员工作环境相对特殊,长期在海上航行,远离家人,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难以把握,导致很多人选择离开这个行业。

然而,他也指出,船员流失的本质是职业价值与市场认知的错位。传统观念中将船员视为“苦差事”,而实际工作环境已发生改变,船员这一职业其实有着独特的优势。

天津港为例,现代船舶配备智能监测系统,船员工作强度显著降低。同时,船员在船上工作期间,高强度的工作时长远低于陆地同类岗位,且收入较为可观,例如普通水手机工月薪平均在1.2万人民币以上,干部船员在3万人民币以上,特种船舶的船长月收入可达 16000 美金。同时,船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每年享有3-6个月的可选择假期,从而弥补在船期间无法陪伴家人的缺失。

世东建议,通过加强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船员职业的真实情况,同时提高船员福利保障,改善工作环境,增加职业吸引力,以缓解船员招募难流失率高问题。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Scan m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