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26日电(李志兰 潘宇昕 李子璇) 中国是全球海洋大国,拥有18000千米海岸线以及丰富的港口及航线资源。地处祖国东海岸,山东港口有着资源聚集、腹地广阔等独特优势,原油、铁矿石、铝矾土、粮食等关乎能源安全和国计民生的货种占到全国总量的1/3、1/4、3/5、1/5,承载着山东省97%外贸进出口量。
“一群港口”到“一个港口群” 带动国际竞争力提升
随着双循环陆海物流网络的加快构建,推动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成为重要举措。6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地区,正在崛起多个世界级港口群,为全球港航供应链提供有力保障。
山东港口“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构建港口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
得益于港口群一体化改革,青岛港实现吞吐量快速增长,港口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从2023年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结果来看,青岛排名全球第15位,较五年前提升2位。其中,青岛的“港口条件”分指数在全球航运中心中排名第2,较2019年上升2位,逐步向拥有世界级专业化码头集群的世界一流港口迈进。《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2024)》显示,青岛港在世界前列中位居第四位,连续两年位次前移。
青岛的“港口条件”分指数在全球航运中心评价中排名第2
《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2024)》显示,青岛港在世界前列中位居第四位
“绿色”是日照港的底色,也是面向世界的名片。日照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太阳文化起源地,阳光海岸绿道南起太公岛公园,北至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全长约28公里,修复海岸带5000多米,守护着黄金海岸。日照港建成了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单机效率提升50%,每年可削减碳排放9000多吨。
供应链综合服务定义港口“新角色”
当前,全球港航界不断增强物流与供应链专业服务能力,积极推动智能化、国际化、集成性、一站式的供应链服务。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多方积极搭建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港航供应链服务,是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切面。
山东港口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依托港口的供应链综合服务。航线密度居全国前列,航线总数已达354条,开辟面向“一带一路”航线90余条,服务RCEP航线120余条;陆向开班列、建陆港,已直达共建“一带一路”26个国家和57个城市。8个海外码头稳健运营,10个海外仓建成投用。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连跨五个亿吨台阶、突破17亿吨,集装箱量超越4000万标箱,分别跃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报告(2023)》显示,青岛港在全球特征产业类国际航运枢纽评价中位列第五
“港口+贸易”一直是国际重要港口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山东港口发挥腹地大宗商品资源禀赋优势,集合供应链、产业链、信息链、金融链等要素,形成了“港口+贸易+物流+金融+航运+海外”的全链条综合服务功能。
打造数据信息中枢,是提升港航供应链服务能级的重要抓手。2021年,新华指数研究院启动“全球港航供应链指数矩阵”的研发编制工作,利用山东港口在大宗商品贸易汇聚起的物流、信息流、数据流,打造了全国首个港口大宗商品指数,编制发布了RCEP海运贸易指数、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指数信息中枢,为大宗贸易树立港口定价“风向标”,通过联接资源、配置资源、影响资源、创造资源,有效推动“港口+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包容公正、绿色转型,持续探索、赋能全球航运和供应链繁荣发展的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