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编织时尚经济新经纬 激活时尚消费新动能——中国时尚经济指数规划报告》(以下简称“规划报告”)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之“中国时尚经济创新发展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上首次发布。
本次峰会以“东方美学・时代华章”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东方美学体系构建与价值转化、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双向赋能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施文丽表示,文博会作为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盛会,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时尚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活力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意义重大。本次峰会是文博会平台在时尚领域深耕、促进产业交流合作的体现,期待激发更多创新思维,为中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为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施文丽在现场致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指出,中国享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美誉,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物质与精神内涵。近年来,汉服等民族服饰和传统工艺深受青年喜爱,新中式等设计彰显设计师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中国服装行业正努力从服装制造强国迈向世界时尚强国,需以文化赋能产业,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并推动创新转化,同时以开放包容之姿运用新技术、吸收多元文化,实现中华服饰文化复兴。
↑图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在现场致辞。
规划报告首发:重构全球时尚话语权,解码产业价值新坐标
峰会期间,发布了规划报告,成为推动中国时尚经济标准化、国际化的里程碑时刻。新华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李慧敏在现场解读时表示,构建自主时尚经济评价体系,既是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积极探索文化强国实践路径的举措,也是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产业与消费需求深度耦合的必然选择。
规划报告提出的“中国时尚经济发展指数”,是以数字化工具为核心载体,兼具中华文化内核与全球视野的时尚话语体系。通过量化产业创新力、人才竞争力、市场消费力、文化融合力、国际影响力,覆盖时尚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文化价值引领—科技创新驱动—消费升级赋能—全球传播保障”的生态闭环,打造时尚产业共生共享平台,助力中国时尚产业从“制造高原”迈向“价值高峰”。指数研发团队首期将筑牢根基,围绕服装服饰、运动健康、工艺非遗等核心领域发布指数报告;二期将强化全球联动,制定《时尚数字资产流通标准》,聚合产学研资全要素资源。
↑图为新华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李慧敏、艺尚未来产业发展(杭州)有限公司总裁张江明、中体未来投资(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光、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潘明、《时尚芭莎》杂志社社长王佳、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院长谢平、国际时尚产业研究中心张平共同见证规划报告发布。
主旨发言:多维视角解构产业升级路径与文化融合新范式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以《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时尚产业》为题,深刻阐述了时尚产业在激活消费动能、引领美好生活新风尚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白明强调,“国潮”兴起与原创设计凸显下,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基础功能,更追求个性化风格表达与深层次文化认同。服饰、美妆、家居等时尚相关领域的品牌,正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赋能与情感共鸣,引导消费趋势从单纯的“购买商品”转向更富内涵的“购买理念、购买身份认同”,推动新消费模式、新消费场景及新消费体验迭代升级。
↑图为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作主旨发言。
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院长谢平在《时代华章:新时代中国时尚影响力》专题演讲中,回顾了中国时尚产业从意识觉醒、市场升温到消费狂潮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国时代已至,提升中国时尚影响力需构建自主时尚体系,从数智、传播、科技、教育等维度实现弯道超车,同时强化品牌价值构建。
从峰会洞察中国时尚产业发展:以指数为支点,撬动产业升级与文化软实力的全球博弈。东方美学并非复古符号,而是充满创造力的现代叙事。“中国时尚经济指数”的价值,在于让“文化自信”拥有可衡量、可落地、可传播的载体,推动中国成为时尚经济标准的制定者与生活方式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