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指数|开年看港口——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

新华指数|2023年02月13日

1月31日,交通运输部发布2022年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数据,全年成绩单揭晓。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推出十周年之际,新华指数带您一起“开年看港口”。


微信图片_20230214080938.jpg

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消息,2022年,广州、深圳已迈入亿吨大港行列,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世界级港口群正加速形成。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和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概念的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迎来发展新机遇。近年来,广东陆续建成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工程、深圳港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工程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化专业码头。在航运网络方面,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国际航运网络不断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基本覆盖世界主要贸易港口。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巨轮”扬帆珠,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香港港

据香港海事处消息,2022年,香港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就是1657万标箱。

凭借其国际金融中心与商业中心的地位,香港吸引了接近 900家开展航运相关业务的公司落户,其业务涵盖保险、法律、仲裁、船舶经纪、船舶管理与租赁、航运金融等方方面面,叠加香港的关税优惠政策,使得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未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历史契机,香港有望与深圳、广州等大湾区港口高效协同、错位发展,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保持竞争力提供持续的发展动能。

在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波罗的海交易所联合推出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2)》中,香港位列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第4位。

在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的《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RCEP区域报告(2022)》中,香港港获评优势级国际航运枢纽。 

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 摄

广州港

2022年,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485万标箱,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前列。广州港集装箱班轮航线快速发展至260条,在华南、西南等区域设立了30个内陆无水港及办事处,在全球设立了6个海外办事处;开通海铁联运班列35条,海铁联运量达25.2万标箱,同比增长61%。广州港国际友好港口数量达到54个,位居全国第一。广州港持续保持国内最大内贸集装箱运输港口和最大粮食中转港地位。

在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波罗的海交易所联合推出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2)》中,广州位列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第13位。

在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的《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RCEP区域报告(2022)》中,广州港获评优势级国际航运枢纽。 

新华社发(邓华 摄)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日前公布《广州市“十四五”现代物流枢纽及产业发展土地利用规划》,规划指出,依托国际航空枢纽和世界级铁路物流枢纽,广州将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其他港口实现联通和共同发展,建立城市群快速货运及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形成立足粤港澳、辐射亚太、面向全球的综合物流大通道。

深圳港

据海关统计,2022年深圳港集装箱累计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万标箱,其中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近2700万标箱,同比增长2.3%,外贸航线数近300条。

2022年,在外部不确定性和疫情冲击下,深圳港多措并举,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体系和内陆港体系的覆盖范围,提升水水中转和海铁联运。2022年,深圳港新增11个组合港,累计开通了26个组合港,水水中转完成735万标箱,同比增长2%;新增6个内陆港,累计挂牌运营13个内陆港,共有30条海铁联运班列,海铁联运完成约23万标箱,同比增长3%。深圳港还拓展国际航线,助力企业共渡难关。

在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波罗的海交易所联合推出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2)》中,深圳位列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第17位。

在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的《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RCEP区域报告(2022)》中,深圳港获评先导级国际航运枢纽。 

新华社发(毛思倩 摄)

近年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与深圳海关等部门联合创新实施“深圳枢纽港+珠江沿线支线港”的“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将深圳港口货源腹地纵深拓展至珠三角内河沿线码头,将传统“转关模式”精简为“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据海关统计,2022年“大湾区组合港”模式进展迅猛、动能强劲,全年共新增12条航线,累计开行线路达27条,覆盖大湾区近90%城市,进出口吞吐量达21.4万标箱,同比增长131.5%,形成更加高效便捷的湾区海上物流大通道,为大湾区港口群协同高效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蓬勃动力。


编辑:牛势坤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