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7月18日电(王泽君)世界银耳在中国,中国银耳看古田。7月17日,“世界银耳看古田—中国银耳发展蓝皮书发布会”在京举办。会上宣布,“新华·中国(古田)银耳价格指数”(以下简称“古田银耳指数”)正式启动。古田银耳指数将为古田银耳产业提供现代化价格管理工具,助力古田银耳建立平稳有序的市场秩序。
大会现场
翠屏湖畔,绿树环绕,水汽氤氲,气候适宜,位于福建闽东山区的古田县,为银耳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作为全国最大的银耳商品化生产基地,古田县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银耳生产格局。
技术先行 助力提质增效
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人工栽培银耳技术开始普及。富有创新精神的古田人改良了段木种植技术,成功研发出银耳瓶栽技术与食用菌袋栽技术,提高银耳产出效率。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正高级农艺师、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副首席专家魏金康指出,银耳产业的普及、产业规模的扩大让银耳进入了广大消费者的家庭消费中。
如今,利用智能监测系统,菇农们通过手机远程监控菇棚内的温湿度、二氧化碳等指标,并完成雾化、喷水、除湿、补风、开天窗等操作,传统菇棚摇身一变“智慧菇棚”。
自从2018年引入配备可视系统及物联网控制系统后,当地菇农叶建洪明显感受到生产精确化程度的提高。他说,传统银耳专用房的温湿度需要手动调节,精度不高且费时费力,“智慧菇房”更为先进、自动化程度更高。
为促进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古田引进福建农林大学科研团队,建立专业的菌业研究院,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选菌种进行优化繁育,结合菌种特性针对性研发专用培养基,培育出了一系列优质银耳品种。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院长孙淑静介绍,新品种耳片呈锯齿状,颜色更纯,含糖量提高了10%以上,出胶率也更高。
福建省古田县一家银耳生产车间在清洗银耳 新华社 王旺旺(摄)
数据平台引领银耳产业链转型升级
虽有种植技术创新,要挖掘古田银耳的全部价值,还需着眼于产业链升级,实现差异化竞争。
古田县以“一中心四平台”的理念,搭建“一个产业大数据中心+溯源、助产、助销、供应链金融的四大平台”项目格局,实现全县食用菌“一盘棋”统筹管理。
为发挥数字平台对产业价值链提升作用,古田县乡村振兴三链融合服务中心致力打造食用菌产业三链融合“数字大脑”平台,提供银耳种植保险,提升菇农应对风险的能力和韧性,为古田银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优势。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周翔说,古田县政府着眼于新产品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致力于将古田建设为全国食用菌批发市场。
在数字化的浪潮下,古田人充分利用电商直播带货,打造“互联网+”的银耳销售新模式,2022年古田县网络零售额达到22亿元,形成干品采购、生产加工、物流存储、客服销售、快递运送的“一条龙”产业链。
2022年,古田银耳产量超过38.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虽量大质优,但产品往往通过对价格的无限制挤压获得微弱的利润空间,为加速实现古田银耳市场实现优质优价的目标,整合行业经济信息的需求迫在眉睫。
新华指数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李水艳表示,新华·中国(古田)银耳价格指数的编制将客观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给市场,发挥指数“风向标”作用,引导市场由无序盲目扩张转为健康平稳有序生产。
作为数字经济的典型应用和稳定市场运行的重要工具,价格指数的编制和应用已成为推动地方特色农林产品生产更加科学化、经营更加精细化、管理更加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古田银耳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独具特色,率先打造产业价格品牌,有助于将古田银耳的产业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
编辑:牛势坤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