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合作推出的《面向东盟的物流金融指数报告(2023)》评审会在京召开,2023年项目研究成果通过评审专家组的评审。
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总局政策研究司、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机构的一众专家,围绕指数研究深入交流。
评审会上,与会专家就指数框架搭建、数据样本选择、具体编制逻辑等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一致认为该报告对国内物流金融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指数体系设计全面、科学,具有前瞻性、引领性,与实践相吻合。指数编制方案思路清晰,计算方法得当,样本选择合理,案例有代表性,调查问卷非常有参考价值,报告整体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操作性和指导性,为下一步物流和金融行业做好支撑工作带来了启发。
《面向东盟的物流金融指数报告(2023)》构建了融资指数、保险指数、结算指数、风险指数四只子指数(一级指标)和十四项二级指标,客观监测、科学量化面向东盟物流金融发展方向和水平。另外,通过展开企业端问卷调查,以更微观的视角观测面向东盟的物流金融服务情况。
位于广西南宁市五象新区的中国-东盟金融城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2022年,我国与东盟进出口规模达到6.52万亿元,增长15%。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4.68万亿元,同比增长0.8%,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广西与东盟陆海相邻,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多年来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持续增长。独特的区位优势,推动广西成为面向东盟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和仓储的基地。
随着RCEP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商品关税降低、货物通关高效便捷,推动了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更加频密。“面向东盟的物流金融指数”通过客观反映面向东盟的物流金融发展状况,促进面向东盟的物流与金融进一步融合提升,助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现代流通体系。
编辑:牛势坤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