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司长蒋平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9万亿元,其中信用贷占比达27.6%,比重逐年上升。
蒋平介绍,去年10月以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组织各地开展企业走访对接,获得第一手的“活情况”。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由各地政府部门依法共享企业信用信息。
蒋平透露,截至2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9万亿元,同比增速12.6%,较各项贷款增速高5.7个百分点。其中,信用贷款余额9.4万亿元,同比增速25.8%,信用贷占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比重较上年同期上升2.9个百分点。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普惠金融不仅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撑,更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赋能实体经济、保障民生福祉等领域释放出深远价值。
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共同推出普惠金融-小微指数和普惠金融-景气指数,旨在发挥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作用,反映普惠金融市场发展态势,展现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景气程度。
从近十年来普惠金融-小微指数(基期为2015年一季度)和普惠金融-景气指数(基期为2019年1月)监测情况来看,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集中表现为“量增、面扩、价降”,精准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普惠金融已真正实现普遍覆盖,惠及国民经济“毛细血管”。截至2024年末,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6000万户,已经覆盖了约1/3经营主体,与2015年6月水平相比,十年间增长了近6倍(2015年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151万户)。
今年开年以来,我国普惠金融总体表现稳中有升,2月,普惠金融-景气指数达48.99点,较去年12月上升0.12点。
图为普惠金融-景气指数运行走势
货币政策与金融供给共同发力,“融资贵”问题显著改善。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公告,1年期LPR累计下降0.8个百分点。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两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1个百分点,两次下调央行政策利率共0.3个百分点,推动贷款利率稳步下行。
图为小微融资成本指数走势
融资成本方面,普惠金融-小微指数季度监测显示,2024年四季度,小微融资成本指数达68.81点,比2015年基期(100点)下降了31.19%。今年前2月,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03%,较2024年下降0.33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累计下降3.9个百分点。
蒋平说,下一步,官方将保持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提升贷款质量,科学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优化贷款业务结构,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更好满足守信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潘宇昕、李志兰)